設計思考下的淡味選物盒
撰文|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涂敏芬
實作場域|淡江校園、大稻埕街區、淡水市街
企管系選修課「服務創新與設計」在新冠疫情下開課
2020年3月,「服務創新與設計」一課在教育部宣布延遲兩週開學之際也開始第一週上課,卻因為籠罩在不知何時可能會大規模停課的不確定性下,遲遲無法決定實作專題任務,與社區如何互動也暫時地懸而未決。這門課程的前兩年,2018年以實境解謎遊戲為提案任務、2019年以議題式桌遊為提案任務,這兩年課堂上產出的服務原型,也在後續優化工作的推進下,有了玩心設計系列之本土文化教材創作,前者有了三套四版的淡味探索包,包括:《覓情記》、《貓公主的淡水巡禮》、《賈崇探索趣》中英文版(涂敏芬,2019a,2019b),後者則是《紳商建廟志》桌遊的即將問世。
然而2020年,新冠疫情籠罩之際,對於設定真實任務為實作主題的課程來說,因為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,因此只能且看且走。但不變的是,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的精神與方法仍是這門課程的核心與重點(Glen, Suciu, & Baughn, 2014)。因此,在任務設定上,不若前兩年的實作專題,是一個「從無到有」、「從零到一」的創作過程,今年的實作專題轉為「重新發現」,設定「淡味創生酷獵任務」(Cool-Hunting Task for Tamsui-Spirit Community Revival)為專題主軸,由淺而深、循序漸次,在充滿不確定的限制下,搭建學習鷹架,展開教學與實踐。
校園田野|第一個教學模組
本門課程的學習鷹架區分為三個模組。第一個教學模組以淡江校園為田野,首先帶入《創新者的DNA》,引入五種發現技巧,包括:聯想(associating)、觀察(observing)、提問(questioning)、實驗(experimenting)、建立關係(networking)等,誘發學子對環境的敏感度與好奇心(Dyer, Gregersen, & Christensen, 2009)。次週,讓修課同學體驗校園版解謎遊戲《賈崇探索趣》,重新發現校園的奇與妙,也邀請到當時開發此套遊戲、現為創創路工作室兩位創辦人劉宇萱、陳怡如,來到課程上跟同學們分享開發歷程與創業之緣。接續,利用心智圖建構學子們認識設計思考,包括:起源、精神、方法與步驟,培養使用設計思考的共同語言─同理觀察、定義需求、創意發想、原型速作、反覆測試,進一步將心智圖快速轉化為口頭發表海報。
第一個教學模組之校園田野中的學生作業是名為「校園酷獵攝影趣」的觀察任務。學生先以「校園」為田野,打開觀察之眼,思考如何利用影像傳達想說的話、利用照片說故事。此時,重要的技巧在於創新者的DNA當中的聯想力。照片除了說故事之外,也據此在「酷獵視角」上凝聚同學們對此的理解與想像,班內洪姓同學說道:「我心裡認為的酷獵是在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裡,用心觀察周遭事物,而這件事又因為一個念頭的不同,有了不一樣的意義與體會」。最後,班內同學就所有照片進行票選,最終由李姓同學的攝影作品「衝擊年代下的微笑」,獲選為同學心目中最高票作品。
大稻埕田野|第二個教學模組
第二個教學模組以大稻埕為田野,讓同學們走出校園,前往同樣位於淡水河域、捷運紅線的大稻埕,以獵人視角尋找酷奇伴手禮。首先是大稻埕街區的校外教學,以任務小組的方式各自進入街區,以五感體驗啟動自由探索,並帶回一件有故事的伴手禮。隔週,回到課堂上,邀請各小組分享探索歷程,同時課堂上邀請到亞洲手創展Pop Up Asia執行製作陳小麥(她是台灣首辦創意市集的先驅,也以URS155蹲點迪化街八年,自創團圓大稻埕品牌)(顏瑋志、洪立穎,2014),來點評這些學生挑到的伴手禮。最後,五種伴手禮脫穎而出,分別是無藏茗茶、茄芷袋、老桂坊火柴盒以及陸寶陶瓷杯,而陳小麥也帶來自行開發出以迪化街中藥為基底的手作熱紅酒包,致贈有緣的同學,以此帶出她的創業勵志故事。
陳小麥的創業故事先從一支紀錄片開始。大家一起觀看一支記錄URS155即將離開迪化街區的回顧,從剛進入大稻埕這八年做過的事,被特別記錄下來,也經由這部紀錄片,讓大家體會到Cooking Together的強大意念,不只是一起煮美食,還要一起煮創作。紀錄片中閃過無數個畫面,不論是照片還是訪問,都是經由一個個故事與一次次行動累積而成。小麥也提醒我們,記錄自己所做的行動經歷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。接續,小麥特別用這堂課不斷練習的心智圖方式整理創業歷程,從一人創業、青年創業、老屋活化、地方創生再到國際展會,共五個階段,以及每一階段所遇到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克服問題,也分享許多創業的關鍵點,鼓勵大家要做一位問題解決者。
Comentários